這個寒假,我跟著報導營到都蘭。
行前的期待,不知道自己到底會分去哪個部落,還記得那時候一心想去達魯瑪克盪鞦韆XD
這個寒假,我跟著報導營到都蘭。
行前的期待,不知道自己到底會分去哪個部落,還記得那時候一心想去達魯瑪克盪鞦韆XD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給南女文化隊的妳們(也是給楷君心得文的回覆)
為什麼說布袋濃烈,因為在這四天五種感官都留下了記憶,看見一望無際的鹽田和緊緊相依的老房子,聽見北管熱鬧的音樂,吃到了最新鮮的在地食物,踩到了黏滑的鹽田,聞到了鹽鹹鹹的味道還有蚵仔腥腥的海味,還有好多好多,在那裏我們所有感官都打開著,在吸取、感受那裏的氛圍和土地,這對我來說是好濃烈好濃烈的四天,在每種的感官都留下了記憶,真是一個好神奇的地方。
這次去布袋有好多叔叔阿姨,一生就做那麼一樣工作,菜脯工廠、鹽工、養蚵仔、捕魚,這些辛苦的工作有耕耘的韌性還有濃濃的生活感,在他們身上沒有異化而有記憶和溫度,我想是親近土地的關係,他們和一起工作的人互動也和產出的東西有所連結,這些時間累積出的經驗和連結無疑是最珍貴的文化寶物。
第一天,懷著忐忑的心情去到布袋。
在這裡,找到了以前沒抓住的感動
其實在來到布袋之前,心裡是有點失望的,畢竟對於部落,有太多的想像和期待,所以對於這個曾經繁盛的小漁村,就自然而然的冷淡了。第一天,說不上驚艷,但總是新奇的,有一種吃過豬肉但沒看過豬走路的感慨,聽著機器轟隆隆的響著,對這個小小的漁村,開始有了一點期待,期待或許我,能在這裡學到些什麼。晚上的分享,剛開始有些忐忑,卻沒想到手就那麼自然而然地舉了起來,接下了第一棒,很多想說的話,是分享完之後才發現忘記說的,大概是太緊張了吧,看著學姊能夠滔滔不絕地把想說的話都說給大家聽,真的很羨慕,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學習要成長,相信明年輪到我的時候,我也能做得很好。
四天下來一直盤旋於我腦中的這句那個阿嬤更厲害,他從年輕的時候做到現在最近的自己一直對於一輩子這個詞感到很敏感,也很畏懼,一個人四、五十年來都在重覆相同的動作,那會是什麼感覺,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也不敢去想像,究竟永遠是什麼?阿公說他從九歲曬鹽曬到七十幾歲,再剝蚵阿道現在八十幾歲;阿伯說他從十三歲開始出海,四、五十年了……
一個老人背後就是一個故事,這幾天,我很喜歡聽故事,但有時,故事背後代表的意義卻又讓我無法消化、承受我們參與的時間僅僅是他們人生中的片刻的瞬間,從我們尚未出生之前,同樣的動做一直進行到了現在,我寫心得的同時,而未來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世界,真的是由很多小螺絲的運轉,才能成型。
先從第二天說起好了,原本我很擔心會無法融入大家,因為我第一天沒有參加。不過到鹽場後,我發現我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因為一到鹽田,就有很多人吆喝著要我下去一起踩漿,我真的很想馬上跳下去,但其他人隨即制止我的瘋狂,因為田地真的很滑,像踩在泥鰍上,而我們必須將突起的地方踩平,然後一邊撿起散落在土地中的瓦片。這才是真的腳踏實地啊!雙腳全部陷入土壤中感受完全包覆的感覺,那是從未有過的體驗。之後大家一起去收鹽,妍如學妹超強的,可以擔起兩簍鹽巴。
「啊唷咿唷阿呀咿哎呀——」郭英男在「反璞歸真」那首歌中那洪亮的歌聲,字字句句,將我在部落所受到的震撼從已趨歸寧靜的心湖中,鑽鑿出來,像源源不絕湧出的泉水,一發不可收拾……
今年暑假,去了位於台東的拉勞蘭部落。
這是第二次觀看拉勞蘭的豐年祭,帶著八屆學妹,他們的獨立及勤奮讓我們輕鬆許多,或許我們真的有點不適應當學姐的身分,總是不隨時照顧他們,這是此成該檢討的部分。這次四天三夜的過程中,每天的分享及講課,秀珍老師希望我們像種子一樣,散播出去,把感受到的東西帶到自己生活的周遭。頌恩老師希望我們,也就是即將大學的六屆,把感動化為行動,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部落,更希望我們從拉勞蘭飛出去,看看其他部落,我也期許自己能像EVA學姐為安朔服務,能像育琛學姐去”奇拉隆愛”、”歷坵”體驗其他部落,我也佩服子琳學姐身負重任,要照顧十二隻小鬼。
這一次也和學姐聊了許多故事,所謂的故事是他們分享自己去其他部落及大學的生活。噢!那真是令我想像力在腦中揮灑的故事。像極了迫不及待要飛出去的小鳥,即使他的羽毛還不齊全舒貼。在分享時,我很喜歡學妹們的分享,真是有夠驚訝,第一次來就可以如此驚人,相對我們,他們的成長和體悟多了許多。希望他們也能帶這份感動回南女繼續加油!
2011台灣文化隊八屆暑假部落遊學
一、時間:2011.7/22-7/25
:台南民俗技藝與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