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懷著忐忑的心情去到布袋。
一去到布袋,就是小隊輔和工作人員的介紹,再來就是五分鐘的填格子中的問題(互相認識名字)去牽腳踏車之,,心就隨著風一起起舞!沿路的景色真的很美,天空很藍,讓我完全忘卻一切,只知道我正沉浸在大自然中…還沒到菜脯工廠,就已經聞到了濃烈的辛辣味混合著鹹鹹的鹽田味。進了工廠,就看到七八個阿姨專注的削著菜頭皮(應該是先看到一大堆菜頭堆在門口)。我們看著阿姨們一邊跟我們講解,手卻從來沒有停下來過,他們說已經做這個工作四五十年了。看著他們手中的菜頭和鐮刀(?!),心中也跟著躍躍欲試。我們邊削著菜頭,阿姨邊說:菜頭都是已經把不好的地方都剃掉了才下去做菜脯。我們很驚訝,因為以前都一直以為醃漬的食物都是用最不新鮮,最不好的部位下去做的,我們削的笨手笨腳的,一點都不俐落,所以看到阿姨們把刀接回手中後,就不覺肅然起敬,但是,阿姨卻淡淡地說了一句:讀冊咖重要啦!這讓我隱約地感覺到他們心中稍稍的落寞(畢竟早期要讀書是件很難的事)。嘗過菜脯的辛辣後,走到旁邊的裝箱場,體驗了大叔們封箱的不易,原本以為只要輕輕一折就好了,試過才知道原來紙箱要費很大的勁才能把它固定好。
告別工廠後,我們騎到了東港山,用三十秒攻頂!原本有四十多公尺高,但是因為附近的人長久以來一直挖土填海,所以變剩十幾公尺。又去了他旁邊的山有廟,聽說以前因為常看到有日軍的鬼魂在那附近,所以大家就合力幫他們蓋了一座廟供奉他們。中午到景山國小吃豆菜麵和菜頭羹,因為是在圖書館吃的,所以除了覺得是人間美味外,又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說不出口。
下午去松公松婆那休息了一陣子,就到碾米工廠去了。接近黃昏,我們到得意哥的魚塭旁的畸零地,他完全利用了多出來的空地種了許多蔬菜呢!
晚上,我們吃的是大鍋麵。因為消耗了許多體力,所以平常只吃一點的大家,不自覺地又添了一碗滿滿的!!!
早上六點多,我和朋友一起下去晨跑,吃完早餐(米苔目)後,就準備下去踩漿啦!黏黏稠稠的,其實很好玩。一直到去結晶池,腳底傳來陣陣刺痛,我才發現腳被刮了兩道算深的傷,起來後超痛的!我才深刻地感受到當鹽工的不易,夏天要忍受超毒的太陽,如果腳又受傷,不發瘋才怪。下午去濕地公園時,看到一大片人工種的樹全都枯死了,新整個揪了起來…心裡直想;政府如果要弄,就做好嘛!本來就不適合種樹的高鹽分土,就清乾淨就好了,為什麼又要搞一大堆東西,到頭來卻像做白工呢?沿著路騎,又看到了一個賞鳥亭,一邊覺得其實他一點都不符合老少咸宜,一邊架起了望遠鏡在旁觀賞。到另一頭,東方環頸鴴的棲息地,圍著”請勿進入”讓我覺得,如果能有效管理,那就能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又不至於被破壞(棲地)。
隔天的闖關遊戲,訪問的老鹽工(一對老夫妻)的對話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阿公是家中的老二,阿嬤嫁給他時,因為阿公的媽媽臥病在床,而要挑起家中經濟重擔的責任,當我聽到阿嬤對阿公說:「免驚,我會陪在你邊」的時候,負責錄影的我努力克制不讓手抖...後來的尋訪古蹟,穿梭於紅磚巷弄中,彷彿看盡了布袋的興衰繁華至落寞。
下午的訪問,我們分配到青年學童組。我們問完問題後才發現,其實他們不需要什麼改變或政府的宣傳,只要維持原狀,他們就很滿意了,不過,對於自己的家鄉,他們了解的沒有很多,因為沒有管道可以得知,加上有點妄自菲薄心態,讓他們覺得自己還不需要去關心自己的家鄉。
最後一天早上四點起床(那天我們一點多才睡)和阿公阿嬤們去跳早操(香功會),覺得他們好可愛!最後的分享其實我們一直覺得時間不夠,聽到大家的分享,我知道這一趟旅程大家的收穫非常多,講都講不完。和小隊輔跟工作人員說再見時,小隊輔說了一句話送我們:把現在的心情帶回自己的社區,多關心自己的社區。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老鹽工的對話和小隊輔跟我們說的話。老夫婦共患難的情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而小隊輔說的,真的做得到嗎?都市人的冷漠,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