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給南女文化隊的妳們(也是給楷君心得文的回覆)

「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於《詩經》,述說的是,戰爭時,長期在外的戰士,想念起離別前和妻子分別時的依依不捨。因此,最後說出了:不管生離或死別,我都記得我和妳說過,要牽著妳的手,一直到老去。

這是一種很濃烈的感情。沒有長期的陪伴是不可能培養出來的。感情這件事情需要培養,對於人的感情,對於事物的感情,對於土地的感情,都需要長時間的培養。

阿公對於阿嬤的感情是用一甲子的歲月所堆積出來的,他們所面臨到的難題,絕對不只是一次月考掉到班上最後一名,也不會是一次和朋友的吵架,他們所嚐到的甜蜜,也不會只是愛人的蜜語叨絮,體膚之親的歡愉。太多的事情,一起面臨,所以,現在,可以不用牽手就聽的到彼此的心跳,可以沒有一起看夕陽的浪漫,只是一起蹲在同一個屋簷下,靜靜的剖著蚵仔。因為,那才是生活,那才是他們。而妳們,只是偶然走過他們某一天的早晨而已,未來,他們和妳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妳可以牽起一個人的手走一生,妳也可以牽起一種聲音。

財哥對於北管的感情,常常讓我想到,有一次,我去聽蘇顯達的小提琴獨奏會時,他拉了蕭泰然〈夢幻的恆春小調〉,莫約是父親年紀的蘇顯達在拉完一系列的蕭泰然曲子之後,我看見他向舞台前方的人致敬,一位老人緩緩的起身。我和他只有一排的距離,很清楚的看到,老人拄著拐杖,撐起自己的身子,由身邊的老奶奶扶著,面對觀眾席,向觀眾悠悠的鞠躬。中場休息時,我由人潮不斷向老人靠近,知道他就是蕭泰然。在安可曲的時候,蘇顯達再次向蕭泰然敬意,蕭泰然仍然是緩緩得面對觀眾席,靜靜的鞠躬,那瞬間,我忽然覺得很感動。因為,我看到了兩個世代的對話和傳承。

財哥對我而言,雖然是蘇顯達的年紀,卻是蕭泰然的身分,他正在尋找的他的蘇顯達。音樂無國界,但是,需要有人願意在這片土地上耕耘,西方音樂如此,傳統音樂也是如此。而財哥相信,不只要讓少數的人精通,更要讓大多數的人了解北管的美。所以,他細心的教導妳們北管,一次又一次,在妳們身上,在每一次的營隊,他不嫌煩,他鮮少拒絕我們。他不怕妳們不會,他只怕妳們不要。只因,他不只喜歡北管,他更希望這份喜歡可以分享給更多人。

一個人,一種聲音,一塊腳踏實地的土地,同樣都可以被牽起。

一直想要待在布袋的國賓哥就是如此,他對這份土地有濃濃的情感。我想,我可以懂得楷君所說的,即使布袋這裡有她所盼望的一切,仍是莫名的思鄉。因為,故鄉永遠都是故鄉,時間會改變妳的位置,故鄉永遠站在那裡,屹立不搖。並不是要大家永遠都待在故鄉,相反的,我認為,我們應該要多出去走走,因為有比較,妳才會知道什麼是故鄉,異地遊子思念故鄉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事情,或許很快妳就會體會到,再幾年吧──當妳念大學的時候。

阿公牽起阿嬤的手,財哥牽起北管的手,國賓哥牽起家鄉的手。而妳們也是,找到一個東西,然後長期的和他培養感情,牽起它的手。

如同,我們一個人只有一種聲音,踩在一片土地那樣。如同,妳們在阿公阿嬤身上、踩漿還有財哥的北管課上所學到的事情──「專一」。

一次又一次的去認識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居住,都是為了更確定我們心中的意志。高中的妳們或許仍然沒有想清楚未來,又或許只是有個大概的藍圖,更甚者有了美好的完整規畫,不論怎樣,時間在走,我們仍活著。

妳們今天在布袋看到的感動,有一天,我深信,別人也會在妳們身上看到。

愛妳們:)


2012.01.23



那片天空下,我們一起踩過的泥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NGS臺灣文化隊 的頭像
    TNGS臺灣文化隊

    讓微笑不朽

    TNGS臺灣文化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