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這一年離開了台南到台北生活,我用盡全力的奔跑,每一件事都想做到最好。常常把自己逼到極限的邊緣,把身上所有的力量一點一滴擠出來消耗殆盡。暑假帶著癱軟虛弱的自己回家,這是第一次這麼強烈的想要回拉勞蘭。

 

  第一天早上被臀鈴的聲音和金黃色的朝陽喚醒,我才真正感受到我在拉勞蘭了。這次以老學姐的身分回來,沒有工作和看顧學妹們的壓力,能夠投注更多的心力來觀看祭典並思考儀式背後的意義,也有更多空間和時間靜下來處理自己和自己對話。

 

  十一屆的妹妹們來拉勞蘭是你們的幹部訓練,是你們的幫主交接。希望透過勞動的過程你們打開感官用身體的每一個部份去感受去接收,並在工作中學習如何像一個團隊般合作,幹部也了解到如何分工、如何帶領社團、如何教導即將進來的學妹們。相信九屆已經做了非常棒的示範給你們看,但是文化隊每一屆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你們不用要求自己成為像他們一樣的工作屆。希望你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樣子,然後和伙伴們在未來繼續加油。在分享的時候,也許是因為疲倦常常發現你們不太專注的樣子,但是離開了文化隊後,很難找到一群人願意每個夜晚花好幾個小時和你一起相互傾聽彼此的聲音。圍圈圈分享對我而言一直是文化隊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分享的過程中你會多了好幾雙眼睛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見這一天裡你們共同經歷的事情,你會在別人身上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也會看到自己未來努力的目標。你可能會得到解答,也可能會更加疑惑,但是在這樣彼此傾吐的過程中,唯一確定的是你會更加成長,而你們彼此之間也會愈加緊密。在那個圈圈裡是我最脆弱卻也最堅強的時候,那裡面有最強大而溫柔的力量。

 

  在祭典中每個儀式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除了牧師講解的那些之外,每一年因應著我自身的成長與改變也都有著不同的看見。小刀幫爬竹竿儀式開始前,會長和每一個弟弟說話,兩個哥哥站在一旁拉著弟弟的手跳過火堆。弟弟踩在哥哥們的身上往竹竿上爬,哥哥墊著腳尖盡全力撐著弟弟,用手和身體為他們鋪一條前進的路。哥哥的手再高也只能到那裡,剩下的竿子要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但不用害怕失敗,因為哥哥們用愛織成堅固而緊密的保護網,永遠在底下接住每一個滑落的弟弟。就算沒有爬到桿頂大家依舊會給那個孩子鼓勵,這從來就不是失敗,而是為明年後年一直到成功那一年所做的練習和準備。在長大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允許依照自己的速度成長,這次沒抓到小米就明年再來!部落會一起等待,等待孩子能爬上桿頭的時候,等待弟弟長大成為在下面守護的哥哥的時候。而當弟弟爬到桿頂抓到小米後,全場都注視著他們開心光榮的繞場奔跑時,我回過頭去,看到每個哥哥臉上都掛著欣慰、替弟弟感到驕傲的笑容。如果沒有哥哥們的訓練和在背後擔任強大支持的後盾,弟弟們也不會成長成今日的模樣。

 

  還記得在拉勞蘭的最後一個晚上浩宇哥哥問我:「你想當哥哥還是弟弟?」身為家中的老大,我從小就很羨慕有哥哥或姐姐的人,文化隊完成了我這個夢想。在部落裡總是會受到哥哥們很多的照顧,而文化隊的學姊們就像姐姐一樣,每次聽妳們分享或是看妳們臉書的動態都會獲得很多,然後暗自以姐姐們為楷模期許自己。能夠當你們的妹妹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可是我更想要成為陪伴親愛的九屆或是未來的妹妹們成長的姐姐,就像過去學姐帶領著我那樣。每次看著斧頭幫的弟弟們都會想到我在家裡的弟弟,他和你們年紀差不多大,可是他沒有機會進入會所裡面學習、與一群兄弟們一起經過考驗、在這麼多哥哥的愛與關心中長大。我不像部落裡的哥哥那麼會教導弟弟妹妹,但是真的很希望文化隊的妹妹們和我的弟弟都能長成很美好的模樣,而我也還在成為很棒的大人的路上努力,或許不能帶領你們,但至少想要陪伴你們一起前進。「弟弟是一直成長的人,哥哥是一直成長並給予的人。」我真的好想要成為給予的人,所以我要當「哥哥」!或許現在的我不是個很好、很稱職的姐姐,但我會更努力成為一個姐姐的樣子。謝謝妹妹們等待我,給我這個成為你們姐姐的機會,愛妳們。

 

  每一次來到部落,其實一直以來我不斷為自己是誰感到疑惑,不確定自己之於拉勞蘭是怎樣的存在,也還搞不清楚拉勞蘭之於我代表著什麼樣的意義。我一直以來都是依附在文化隊之下來到這裡,連畢業之後回來,在部落裡大家也會對著我說:「南女的齁。」如果把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的這個身分抽離,「吳昕恬」對於拉勞蘭來說應該是一個沒有記憶的個體。過去我是個很不主動很難接近的人,這次因為秀珍和頌恩的話,讓我開始反思開始學習厚著臉皮搭訕別人,開始嘗試和人建立連結:在教會和義恩一起畫圖,想起小時候我可以一整天都在畫圖一整天都很快樂,現在卻常常覺得疲憊。才認識一分鐘戴晴就把她所有身家財產(一瓶冰水和三隻塑膠老鼠)交給我,還帶我去雜貨店買老鼠,我以後想念你們的時候就壓壓老鼠讓牠吱吱叫。我在路上也和不少小弟弟們攀談,還幫其中一個清理傷口聊了很多天最後成為朋友。而我一直以為我對於部落的人都只是單方面的認識,但這次被哥哥叫出名字或認出來就覺得很驚訝也很開心。離開前意外獲得和戴爸單獨說一下話的機會,我會把那些話都放在心裡,然後去完成。希望下次再來我可以認識更多人,然後有更多的記得與被記得。

 

  謝謝大家一直跟我們說拉勞蘭是我們第二個家,曾經我也非常渴望成為這裡的孩子在這麼多的愛中成長。可是現在的我清楚知道拉勞蘭不是「家」,因為我還無法像家人一樣傾注那麼多的心力去照顧去愛這個地方,我還沒有能力像家人一樣為這個地方無私的付出及給予。而且我對於第一個家的責任和義務都尚未完成,所以對不起我只能自私帶著拉勞蘭給我的東西離開,回到我的家鄉、我成長的那片土地努力。在部落看到大家對於自身文化的認同與傳承的使命,引發我想要更加認識故鄉的契機,促使我用文字繪畫設計等任何我所具備的能力去讓更多人看見台南喜歡台南,並讓府城的囝仔以自己的家鄉為榮。永遠不要忘記每一次的離開,都是為了吸取足夠的養分,有一天能回到故鄉紮根、開枝散葉,成為一棵能提供涼蔭和種子的大樹。

 

  謝謝拉勞蘭開啟一扇門接納我們這些來自台南的妹妹們,我多麼感謝自己在十五歲的時候就有機會來到部落,被打開並學習看見。是在拉勞蘭的這些體驗,讓我對於原住民的認識不再只是課本上那些粗淺甚至錯誤的敘述,也使我開始關心相關的議題和事件。這次我也開始慢慢明白,拉勞蘭從來就不是給予我力量的所在,而是教導我如何從自身產生能量、散發能量的地方。拉勞蘭教給我的那些身而為人重要的基本價值,深切影響了我的過去,使我長成現在這個樣子。在這裡獲得的一切,會陪伴我在往後的生命中去面對很多抉擇和考驗,我也會帶著這些得到回到我的生活中繼續行動與實踐。

 

  這次對於離開不再感到焦慮和害怕了。和學姊們聊了好多,姊姊們同樣也遭遇到相同的問題,依舊找不到答案。也許就像離開前一晚哥哥分享的動態一樣:「今天你們帶著疑惑離開,有一天你就會懂了。」我不再急著想知道答案,在未來的生命中經歷了一些事情後答案自然會來到面前,或許和姊姊們的不一樣,但我相信我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回答。過去的疑問在這次回來得到解答,相信下次的再回來會找到更多答案。也許也會帶著新的疑惑離開,那這樣就能一直一直再回來。

 

  剛回來的台南和九月又要再去的台北,都有很多責任和工作等著我去處理完成,我不會再逃避了。希望未來我不會丟失自己,永遠都記得最初的相信和堅持。請你們看著我,我一定會很努力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前進,希望可以快一點成為給予的人!

 

/

 

每一次書寫都是把最脆弱的自己攤開來的過程,每一次透過文字清理傷口療癒自己都很痛苦,常常在電腦前面哭到不能自己。但是寫出來之後,我都將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多面對明日的勇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NGS臺灣文化隊 的頭像
    TNGS臺灣文化隊

    讓微笑不朽

    TNGS臺灣文化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