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好幾年前,在「台灣全記錄」這個節目中就曾看過關於阿朗壹古道的介紹。當時對於這個「唯一的缺口」充滿了憧憬,完全無法抵擋海景和鵝卵石美麗的魔力,一心只想著:「我好想好想去這個地方!」感謝這個命運的安排,讓我就這樣踏上心中那片魔幻的境地。雖然當天艷陽高照,路程又很是崎嶇,但心中的期待感絲毫未減。真的,這和寒假去西拉雅溯溪完全不同,夥伴能給予你的只有心靈上的一點點慰藉,但想走完全程,只能倚靠自己。自己一個人走在阿朗壹古道上,或許艱難,但那樣的磨練能帶來心靈的成長。唯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才有機會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為自己加油,才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我想我會用力記住一個人走在鵝卵石的海邊時,對自己說:「陳軍鈞,你要加油,要撐下去!」的感覺,用相同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其實我有懼高症,所以在阿朗壹古道上翻山越嶺時,我理當感覺到害怕才是,但從出發之前到抵達終點之後,我絲毫未曾感受到懼怕。是啊,我想這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才能夠有的堅定與決心。
這樣一片淨土,一片魔幻的境地,怎麼讓那樣野蠻的人們恣意地埋下核廢料?
原本在出發之前,看到有那麼多社外的學姊要參加這項活動,我很擔心。因為以往和同學分享參加台灣文化隊的心得時,得到的共鳴並不多,或許該說很難去表達究竟那種感動是什麼,所以很害怕那些人一心只是想要去玩,在旅途中又吵又鬧,而模糊了我想去探索的東西。但很慶幸的,我看到了另外一群人的感動與真心。這使我不禁聯想到前陣子台南女中學生給學校以及班聯會的意見表,當中有許多情緒化的措詞、不友善的態度,讓我對台南女中很失望,甚至不齒──身為第一志願的學生不該有那樣不成熟的行為,事事只想到別人為自己做了多少、別人為自己做的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但既然我們三十九個人,來自不同的班級,都能被相同的事情感動,都能在這三天兩夜的行程中學會成長、尊重、包容,我們也該把這樣的器度帶回台南女中,甚至擴及身邊的人,讓「台南女中」不只是名號不只是光環。
當我流汗流血流淚,才能感覺自己是個完整的人。
第一次作禮拜的感覺很好,聽著高阿姨那麼真誠的嗓音,眼框都紅了。我不是個有特定信仰的人,但接觸過信仰各種不同宗教的人,能夠了解那股信仰的力量。在作禮拜的過程中,最讓我驚奇的一點是樂隊與歌手的配合,無論唱到什麼時候結束、跳到哪一段,他們都能很輕易地跟上、伴奏。在結束之後,有兩位阿姨都過來抱抱我們,很真心地說:「下次要再來玩哦!」或許這是原住民的熱情,或許這是原住民的好客,但我想真正讓我感動的是──他們感受到了他們帶給我們的感動。能夠對陌生人完全卸下心防,除了稚齡的小孩,也只有原住民能有這樣的天性,在都市成長的我們,被教導太多關於防備、關於猜忌的技巧了。
徐超斌醫師:「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要出發的地方。」
而我們這組七個人,借宿在趙牧師家,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阿姨,因為幫忙打掃、準備早餐,所以和阿姨聊了很多。阿姨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像這樣接待學生,平常即使有的話也都是一些單車族。其實部落很多人都不敢接這樣的接待,因為不知道要準備什麼,怕招待得不好。」當下聽她這樣說,心頭一陣酸……為了陌生的我們,他們會費盡心機想把最好的都拿出來照顧我們,卻又因為怕不夠好而退縮。阿姨又說,七月的時候教堂旁邊的那條小溪流會有溪水,很歡迎我們七月再去拜訪,她可以帶我們去玩水去捉魚捉蝦。其實這樣的談天,也不過半小時吧?但我真的能夠感受到,阿姨的真心,以及阿姨很希望我們能夠再次拜訪。在最後啟程離開之前,阿姨仍忙碌於替大家準備午餐,她不斷地詢問 潘 老師要不要叫大家快去拿午餐了, 潘 老師說這不是他能決定的,後來阿姨索性不管了,她說:「那我要先照顧好自己的。」便把一份一份的小米粽遞給我們七個人,聽見阿姨把我們稱為「自己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感動也很感謝!
這次的行程,對我來說,相較於寒假的西拉雅,得到「關於自己」的收穫是大於「來自他人」的。在不同的事件、情況下,我找到各式各樣對自己生活的反思,找到不同於以往的探索自我的方式。感恩自己當初不顧一切地加入台灣文化隊,它一步一步地對我的生活發起化學作用,甚至幫助我在面試國科會人社營時,能夠輕鬆應對、暢所欲言。我期待著未來的更多刺激,我會好好將能量儲值,準備好我的行動力。而這趟旅程能夠開心地去平安的歸來,如同陳之藩在謝天中所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